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垃圾焚烧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变革。2023 年 9 月,《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社会开放运营服务“排行榜”评价要求》正式发布,标志着行业从单纯追求处理规模向“社会化、价值化、标杆化”全面转型。这一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牵头制定的团体标准,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垃圾焚烧设施从城市“必要之恶”转变为“价值枢纽”,为破解长期困扰行业的“邻避效应”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上海环保展了解到,截至 2025 年初,全国在运垃圾焚烧厂已达 1049 座,总处理能力突破 117 万吨/日,装机容量近 25 吉瓦。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行业面临公众认知滞后、社会价值挖掘不足等挑战。新版评价标准创新性地构建了“设施-管理-服务-价值”四维评价模型,将 30 座入围电厂划分为“领跑者”“优质者”和“榜样者”三个层级,其中领跑水平占比达 50%,展现出行业头部企业的先发优势。

一、标准引领:重构垃圾焚烧行业价值坐标
“这一标准不是简单的技术规范升级,而是行业发展逻辑的根本性变革。”标准主要起草人、康恒环境西安高陵项目负责人表示。标准首次将“社会化运营”作为核心评价维度,通过量化指标引导企业突破传统运营边界,打造集环保处理、科普教育、社区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空间。
上海环保展了解到,标准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全生命周期开放体系,要求电厂从规划设计阶段就融入公众参与机制;二是构建多元化价值创造模型,将社区融合、就业带动、科普教育等社会效益纳入考核;三是引入动态评价机制,通过年度复核确保标准的时效性和引领性。这种“硬指标+软实力”的综合评价体系,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
在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这一理念已得到生动实践。该园区不仅采用超欧盟标准的七段式烟气净化工艺,更通过客家围屋式建筑设计和莫奈花园般的景观打造,将传统认知中“脏乱臭”的垃圾焚烧厂转变为网红打卡地,年接待参观超 8 万人次。园区还创新设立“社区开放日”,邀请居民代表参与环保监督,真正实现了从“邻避”到“邻利”的转变。
二、标杆实践:社会化运营的多元探索
在长三角地区,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以日均 9000 吨的处理规模成为亚洲最大垃圾焚烧设施,其创新之处在于将工业化生产与科普教育完美融合。通过建设技术展示馆、可视化监控系统,公众可以直观了解垃圾“变废为宝”的全过程。该中心年均接待访客数万人次,成为上海市环境教育的重要基地。
而上海环境天马无废低碳环保产业园则探索了更为综合的发展模式。园区整合了垃圾焚烧、湿垃圾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等设施,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其参照市级标准打造的科普馆,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互动装置,让参观者切身感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年接待量突破 10 万人次。这种“产-学-研-游”一体化模式,为垃圾焚烧设施的社会价值挖掘提供了新思路。
在华南地区,三峰环境南宁项目凭借其卓越的环保表现和社会开放度,成为面向东盟的环保技术展示窗口。上海环保展了解到,该项目采用德国马丁逆推式炉排炉技术,排放指标优于欧盟标准。3000 平米的环保科普基地被授予“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称号,通过生动展示和互动体验,有效消弭了公众对垃圾焚烧的误解。
三、国际视野:中国模式的全球输出
中国垃圾焚烧行业的社会化转型不仅在国内产生深远影响,也开始吸引国际关注。2024 年,深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建一座工厂,还一个公园”模式成功输出至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政府在考察龙岗能源生态园后,决定将原计划的垃圾焚烧厂升级为“能源生态园”。
这一案例表明,中国在破解“邻避效应”方面的创新实践已具备国际示范价值。通过将垃圾处理设施与景观设计、社区服务、科普教育相结合,中国探索出了一条兼顾环境效益与社会接受度的发展路径。目前,深能环保的项目已遍布全国 40 多个城市,日处理能力达 7.9 万吨,并不断向餐厨处理、污泥处置等上下游领域拓展,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四、未来展望:行业变革的深层逻辑
随着第四期“双百跨越”标杆比选活动的启动,垃圾焚烧行业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评审专家指出,未来行业竞争将不仅限于处理规模和排放指标,更在于社会价值的创造能力。这种转变背后是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 —— 垃圾处理设施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必要之恶”,而是主动融入城市肌理的“价值伙伴”。
在广州,这种理念已延伸至垃圾中转站改造领域。2024 年,广州市将 150 座垃圾收集站改造列为民生实事,通过智能除臭、分区管理、小型压缩车等创新措施,使传统认知中脏乱差的垃圾站转变为与社区和谐共生的资源中心。如荔湾区御景壹号资源收集中心改造后,居民评价“臭味几乎没了,蚊虫也少了”,彻底改变了周边环境品质。
从国际经验看,这种社会化转型是垃圾焚烧行业发展的必然阶段。上海环保展了解到,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环保设施的社会开放度和公众参与度已成为衡量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通过标准引领和标杆示范,正在加速这一进程,为全球城市固废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垃圾焚烧行业的社会化转型,本质上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实践。当环保设施从城市边缘走向价值中心,当公众从反对者变为参与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行业的升级,更是一种新型城市文明的形成。在这场深刻变革中,“双百跨越”行动及其评价标准正发挥着关键的引领作用,推动中国垃圾焚烧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未来迈进。
文章来源:中国固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