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环保展,继燃煤电厂、钢铁行业之后,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正式拉开序幕。2024年伊始,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正式敲定了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时间表。
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是大势所趋,这从近些年来国家不断释放的信号可见一斑,业内也早已形成共识。只不过,恰逢当下水泥行业不景气,而超低排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企业面临的压力不小。
业内分析指出,在减污降碳的时代背景下,化解过剩产能叠加超低排放改造,多重因素正推动水泥行业开启新一轮“洗牌”。
是入局还是出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国,自1985年以来我国水泥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行业,水泥行业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污染物。
数据显示,水泥行业是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三大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排放量的5.6%、17.1%、19.3%,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量的13%。
2024年伊始,一个关乎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出台了。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提升水泥行业全工序、全流程大气污染治理水平,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关于水泥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业内企业并不意外。一位从业者告诉《环境经济》,从燃煤电厂、钢铁行业相继实施超低排放后,他们就意识到水泥行业离超低排放改造也不远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2020年,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积极服务落实“六保”任务 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因地制宜研究开展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被正式提了出来。
同一年,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正式提出水泥行业绩效分级,但当时只限于重点区域。
其中,A级企业的排放限值要求是水泥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与刚刚发布的《意见》规定的限值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水泥企业达到A级相当于实现超低排放。
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推进水泥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2023年,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高质量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期间,河北、河南、安徽、浙江、山东、山西、江苏等省份结合地方实际或出台了严于《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的地方标准,或出台了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政策,进一步收严了污染物排放指标。
“尽管如此,超低排放并不是硬性要求。”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王郁涛接受《环境经济》采访时表示:“达标排放是法定责任,超低排放是鼓励导向。通过超低排放改造树立行业绿色发展标杆,让环保绩效水平高的水泥企业真正获得发展,带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既然超低排放改造不是硬性要求,那么水泥企业该如何选择,是入局还是出局?
“超低排放是趋势,关乎企业未来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国家、河北省有了这方面要求以后,我们企业很早就部署实施了。”河北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二分公司经理刘哲接受《环境经济》采访时说道。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冶金评估部副主任郭涛接受《环境经济》采访时分析说:“目前,水泥企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的意愿性还是比较高的。经过这么多年大气环境治理,水泥行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的压力没有那么大,而且国家和地方已实行差异化环境管理政策,也会加大经济政策支持力度,比如给予税收优惠和所得税抵免优惠政策、大气专项资金支持等,让环保绩效水平高的水泥企业真正获得政策红利,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一条生产线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就脱硝设施而言,可能费用大概在2000万元左右,大气专项资金大概能支持八九百万元,这是实打实的资金支持。”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冶金评估部高级工程师许红霞告诉《环境经济》,水泥企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以后,达到水泥行业绩效分级A级的水平,就可以自主采取减排措施。
“超低排放改造以后,我们企业现在评上A级,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期间不用停限产,保障了企业连续经营,而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环境治理成本也进一步下降。”刘哲向记者粗算了一笔账:超低排放改造前,氨水消耗量是5.2公斤/吨熟料;超低排放改造后,氨水消耗量降至3.5公斤/吨熟料左右,按照全年生产500万吨熟料计算,节约氨水8500吨,按照每吨氨水600元的价格计算,每年可以节约成本510万元。
许红霞告诉《环境经济》,有的省份还规定,实现超低排放的水泥企业可以减少错峰生产时间,这在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当下对水泥企业来说是利好,有了市场就有了效益。
中国环保展表示,尽管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是大势所趋,但并不是所有水泥企业都会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列入淘汰退出计划的企业或设施不再要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此外,如果水泥企业的规模效益不足以覆盖超低排放改造的成本投入,不排除一些企业知难而退,这实际上意味着水泥行业在洗牌。
资金是最大困难
当下,水泥企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并非易事。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水泥行业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水泥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水泥总产量为20.23亿吨,同比减少0.95亿吨;水泥行业利润预计32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50%左右,水泥行业利润总额为16年来最低值,水泥行业销售利润率远低于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从近年的水泥总产量和利润变化情况来看,2022年、2023年市场需求量的变化只有10%和4.5%,而利润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问题的根源是产能严重过剩。”王郁涛告诉《环境经济》,2022年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为65%左右,2023年产能利用率预计为59%。因此,随着市场需求的减少,原有的市场平衡被打破,水泥企业开始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内卷”、恶性竞争,亏损面不断加大,大部分企业净利润同比负增长,效益急剧下滑。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在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中,96项进展符合预期,6项基本符合预期,由于地方政府出资能力下降、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等,部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进度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这也直接影响了水泥的市场需求。
“水泥企业要实现超低排放,不单单是对末端治理设施进行改造,而是对全工序、全流程进行改造,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而且也需要一定的改造周期。”王郁涛告诉《环境经济》,最近3年,水泥行业进入一个较为困难的周期,站在企业角度来看,如期完成目标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
王郁涛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5000吨/日的单个生产线测算,如果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需要投资1亿元左右,吨熟料运行成本增加10元以上,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非常大。
王郁涛的说法得到了企业的认同。以刘哲所在的企业为例,建一个物料堆棚需要花1000多万元,建一个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项目需要花3000多万元。“这还只是大项支出。现在很多水泥企业都处在一个亏损的状态,它没有超低排放改造的动力。”刘哲告诉《环境经济》。
除了资金,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是否跟得上?
“脱硝技术曾经是水泥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面临的最大技术难题,氮氧化物末端治理方式包括SNCR和SCR两种,氨逃逸问题不可避免,但经过多年的研发实践,现在技术路线基本走通了,氨逃逸带来的超标问题也基本得到了有效解决。”许红霞告诉《环境经济》。
“SCR技术细分为高温高尘、中温中尘、低温低尘等不同的技术路线,目前水泥企业普遍选择高温高尘技术路线,这是因为该技术能够稳定运行且治理效果较好。”刘哲认为,与高温高尘技术路线相比,低温低尘技术路线肯定是最好的,后者不仅能进一步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还可以实现污染物最低排放,但目前市场上的低温低尘技术还不够成熟。
在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创A专班水泥组组长谷嵩看来,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有多种技术路线,技术不是实现超低排放改造的瓶颈,企业可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治理技术。
在技术选择上,《意见》给出方向:因厂制宜选择成熟适用的环保技术。水泥窑配备低氮燃烧器,采用分级燃烧及其他分解炉含氧量精细化管控等低氮燃烧技术,窑尾废气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等组合脱硝技术,除尘采用袋式、电袋复合式等高效除尘技术。
在采访中,有企业反映,现阶段他们认为在有组织、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方面没有太大的压力,反倒是关于清洁运输的要求令其颇为头疼。
根据《意见》,进出企业的原燃料采用清洁方式运输比例不低于80%,达不到的企业,汽车运输部分全部采用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车辆。重点区域企业原燃料清洁运输比例达不到80%的部分采用新能源汽车,其他原燃料运输全部采用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车辆。产品运输优先采用清洁运输方式,汽车运输全部采用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车辆。厂内运输使用新能源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原则上采用新能源。
“对于有自有矿山的水泥企业来说,清洁运输比例相对容易完成。没有自有矿山的水泥企业,满足《意见》对清洁运输的要求确实有难度。说到底是资金问题,因为清洁运输不涉及技术瓶颈,只要企业愿意投入就能解决。”许红霞说。
改造市场的盛宴
随着《意见》的发布,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取得明显进展,力争50%水泥熟料产能完成改造,区域内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基本完成有组织、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到2028年底前,重点区域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基本完成改造,全国力争80%水泥熟料产能完成改造。
在有组织排放指标方面,按照《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中一般区域水泥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别不高于30毫克/立方米、200毫克/立方米、400毫克/立方米,重点区域对应的排放限值分别不高于20毫克/立方米、100毫克/立方米、320毫克/立方米,这意味着超低排放限值相对于一般区域排放限值降低66.67%、82.5%、87.5%,相对于重点区域排放限值降低50%、65%和84.375%。
在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方面,物料储存、物料输送、生产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源,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采取密闭、封闭等有效控制设施,做到产尘点及生产设施无可见烟粉尘外逸,厂区整洁无积尘。
“未来几年,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市场需求将持续释放,对包括脱硫脱硝除尘等在内的环保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王郁涛告诉《环境经济》,仅在有组织超低排放改造方面,大概就有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中国环保展表示,千亿元的市场蛋糕足够吸引人,但环保企业最终能不能吃得到、吃得下?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曾经接受《环境经济》采访时以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为例说道:“最初市场上的环保企业也是百花齐放,但经过一轮‘推倒重来’后,最终为燃煤电厂提供超低排放改造的环保企业数量不超过5家,环保工程推倒重来的案例不在少数。”
在王郁涛看来,水泥企业在选择技术路线时还是要把好关,根据不同生产线基础条件选择成熟、高效、适用的环保改造技术,确保长期稳定实现超低排放。早期已经实施改造的一些企业迫于成本压力,减少环保投入,超低排放效果明显退步;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在前期行业利润较好时投入资金改造,现在不能因为行业不景气就延缓超低排放改造计划,或减少投入罔顾工程质量,这样只会陷入更被动的局面。
许红霞建议,水泥企业一是要吃透弄懂现有的政策,二是在改造前去燃煤电厂、钢铁企业学习一些先进做法与经验,特别是要吸取当年燃煤电厂、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教训。
(文章来源: 环境经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