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河北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形成雄安新区率先突破、各市梯次发展的“无废城市”集群。自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来,由试点形成了“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和一批可推广示范模式,就在前不久,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当前我国“无废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
一、“无废城市”典型案例
1、威海市打造“精致城市•幸福威海”
严格按照源头减量化、过程资源化和末端无害化要求,高水平谋划、高规格推动、高标准建设,全面形成以“无废城市”打造“精致城市”,海洋废弃物“海陆统筹”综合管控等典型经验模式。
2、重庆市原生生活垃圾近零填埋
统筹垃圾处理设施布局;加强收运管理,构建市区两级收运体系,各区生活垃圾运输至二次转运站,经集中压缩后,再采用集装箱式垃圾运输车辆集中规模化运输至各焚烧厂处理;建立垃圾处理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提升垃圾焚烧厂运行质量。该模式适用于城市规模较大、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大、运输距离远的综合型城市。
3、深圳市:实施源头限额排放,健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条
深圳市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健全相关技术标准来推动源头减量;同时,通过开展建筑相关企业综合利用项目,发展配套相关设施建设,重视全过程管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建筑废弃物处置工作,形成了以限额排放为基础的建筑废弃物全链条综合利用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城市发展迅速、可用土地有限、发展过程中面临建筑废弃物产量大、综合利用能力不足、相关制度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的城市。
二、“无废城市”促进环保行业快速发展
“无废城市”,体现的是循环经济的理念,是把经济过程组织成为具有高资源效率和高环境效率的闭环过程。国家发展改革委7月份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同时,规划强调,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50个大宗固废利用基地和50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随着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实现城乡全覆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一方面,相关市场需求、投入一旦获得比较大的增量发展,意味着企业成长的空间也就更大;另一方面,不少企业不再是孤军奋战,将获得政策、技术、行业更多的助力。在“无废城市”不断推进过程中,整个行业的专业力量都在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便于信息的获取、交流以及成果转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撰文指出,建设“无废城市”的潜力和潜在效益巨大。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固废分类资源化利用的产值规模将可达到7万亿元至8万亿元,年均增速约为10%,带动4000万~5000万个就业岗位,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增长新动能。无论是从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的提高,还是市场规模的扩大,“无废城市”建设对于固废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更多固废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尽在2022上海国际环保展,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迈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上海蒙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固废、危废处置知名企业同台亮相。展会同期还将举办2022世环会·第三届固废处置与资源化高峰论坛、2022全国污泥处理与资源化新技术应用交流会等,分享先进技术与实践交流先进经验,探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共同推动固废处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