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长期以来,在低压、高湿、强逆温、供暖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下,秋冬是我国空气污染高发的关键时期。针对这种情况,自2017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继续在重点地区开展预防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冷空气已经到达。最近,全国各地都在努力规划秋冬大气污染防治之战。在10月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透露,2022年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等重点地区的大气污染和气象因素相对不利,容易出现高污染天气,需要引起重视。
长期以来,在低压、高湿度、强逆温度、采暖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下,秋冬是我国空气污染高发的关键时期。鉴于这种情况,自2017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继续在关键领域开展预防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今年初的冬季奥运会上,“北京蓝”一度霸屏,pm2.平均浓度控制在36mg/立方米,10年前mg/立方米比较简单“天差地别”。
蓝天肉眼可见,国际社会也高度评价,甚至称之为“北京奇迹”。11月13日,据韩国媒体报道,对韩国气候影响较大的京津冀地区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韩国不应再承担雾霾责任“甩锅”给中国。
当然,随着秋冬大气污染防治的深入,可用减排空间日益缩小。目前的治理难度与以前不同。地方政府在推进精确控制时经常出现问题,包括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清洁供热改造。
对于“一刀切”生态环境部10月常规新闻发布会上重申了封灶、封炉的方式。“确保群众过冬温暖”进入采暖季节后未完成改造的,继续采用原采暖方式;如果今年的新改造没有安全稳定的通风要求,并且没有经过一年的实际运行检查,原燃煤采暖设施将不会被拆除;在山区和其他没有改造要求的地区,可以使用清洁煤取暖。
在资金方面,2021年10月底,财政部今年发放了53.5亿元的清洁供暖运营补贴。在实施方面,各地也在积极寻找更经济、更实用的清洁供暖方案。“金点子”频出:
在浙江海盐,中国南方第一个核能供热示范项目——中国核电集团秦山核能供热示范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完工后可满足当地约400万平方米的供热需求,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2.46万吨;
在湖北鄂州,一个项目采用生物质热解多重生产方式,每年可综合利用5.3万吨农林废弃物,供周边6000户农民使用,多余燃气用于发电;
在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0701街区地热供热试点示范项目将于年底开工。计划新建5口地热井和一个热源站,地热装机占68%。市政热源为调峰热源,总供能面积35.3万平方米。
上述发言人表示,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加强调度抽查,及时派出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检查,督促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确保群众清洁取暖,温暖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