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至今,资本市场不期然地刮起了一阵“绿债”风,将绿色金融发展的进度条向前推了一大截。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减排支持工具,绿债顺风而火既显得猝不及防又符合市场逻辑线,走起了“寻常”路。
从项目入手为技术“划重点”
据金融债券机构估算,2021年绿色债券市场将撬动8000亿左右的资本。正在此时,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联合发展改革委以及证监会印发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
相较2015年版,2021年版将三级分类增加为四级分类,增加了有关绿色农业、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水资源节约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新时期国家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领域类别。同时,增加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绿色项目、农村地区清洁供暖绿色项目,删除了涉及煤炭等化石能源生产和清洁利用的项目类别。
而相较2019年版,也在分类层级、分类逻辑、个别细项和解释说明上存在一些差异。这些改变都旨在更好地服务新时期国内绿色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与国际标准接轨。据悉,2021年版还对各个项目需满足的标准进一步细化,并设置了技术筛选标准和详细说明。
如果说,绿债支持项目目录的更新是对前沿技术发展导向的指引,那么刚刚征求意见结束的《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就称得上是直击“两高”问题的“划重点”。
包括要求新建、扩建“两高”项目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等清洁生产水平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应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水平或同行业先进水平;炼钢、炼铁项目宜选采用高比例球团矿冶炼技术、绿色洁净电炉炼钢技术以及烧结烟气循环利用、余能利用等节能低碳技术……诸如此类的相关内容,清晰且详细。
随着我国环保产业规模的扩大,技术水平的提升,发展模式的成熟,革新能力的加强,绿色转型路径更加清晰,中央和地方的帮扶、引导也向纵深处细致化、精准化。
从对接开始献“技”未来
如同工信部在发布了《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0 年版)》之后,陆陆续续发布了供需对接指南,细致梳理了典型案例,以更好地为市场搭建装备制造企业与需求用户的有效对接渠道。截至目前,对接指南已经更新工业固废、富营养化水体、城镇污水处理、多污染物协同等13个主题的典型案例,详细介绍其适用范围、原理和工艺、特点和先进性、应用推广前景等情况。
除此之外,环保展会,尤其是大型环保展会,在技术交流与分享,先进技术推广以及供需匹配对接增质提效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是广泛被认可的。即将于6月2日至4日开展的2021世环会【国际环保展】现场就将带来很多新品,展示前沿技术和环保装备。
据2021世环会【国际环保展】剧透,针对市场对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全量处理系统的迫切需求,浙江环境工程将带来“水解酸化池+高效厌氧池”解决方案;针对难降解有毒有机物处理,丰源环保将带来电化学氧化污水处理技术;针对河道治理,金铎禹辰将带来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同时,南京资环将展示三废临氧裂解催化净化关键技术,创造性提出了按照废弃物分子结构处理废弃物的思路……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协同参与,我国也不止一次强调,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环保产业格局。在环保技术革新和创研的道路上,除了政府引导,环保展会助力,企业谋变和相关研究机构、团队充分发挥科研创造力也是缺一不可,并且双方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也越来越常态化。
不久前,建工修复收到北京市发改委的批复函,其牵头建设的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nel-srt)顺利通过验收。该工程于2016年获批,建工修复牵头,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共同建设,目前形成了5大研究平台,形成了一批专项成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协作会越来越多,涉及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有利于缩短环保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的周期。
小结:
自我国郑重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起,就意味着要用比西方众多国家都短得多的时间成全生态环境质的飞跃。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可不能拖后腿,而我们对环保行业有信心!